設為首頁 |加入收藏 |繁體版 |簡体版
 
我的東莞經驗 ■林 平

 

■林 平

 

那一年,政府宣布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,父母親也計畫安排祖母回東莞老家看看。

當時因為祖母年紀大了,他們先把祖母從屏東帶到台北,

去台大醫院健康檢查,希望知道她的身體是否能經的起旅途勞累。

林平(左)與東莞台灣事務局副局長陳錫輝

 

  我的的博士論文是關於在中國大陸的台灣人,在博士訓練過程當中,常常被人問到為什麼要研究這個題目?為了回答這個問題,我準備了不少符合學術語言的答案,然而這麼多看似不同的答案,其實都源自於我的家庭生活,特別是高一那一年(一九八八年)冬天的記憶。

 

政府開放民眾大陸探親

  那一年,政府宣布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,父母親也計畫安排祖母回東莞老家看看。當時因為祖母年紀大了,他們先把祖母從屏東帶到台北,去台大醫院健康檢查,希望知道她的身體是否能經的起旅途勞累。檢查回來之後,母親轉述醫生的話,醫生說:「老太太,妳身體很好,只有一個小問題,如果妳還想要看到妳在大陸的兒子,就要把煙戒掉……」。就這樣,她突然戒掉抽了幾十年的煙,而且告訴我們,她回東莞之後,就不會再回台灣了……。

  接下來的十多年當中,我們家就如同不少外省人家庭,在斷續的返鄉探親、大陸親友來訪、以及國內政治紛擾當中度過。我不知道當初祖母為何為了決定回東莞而戒煙,也不知為何住了一個月之後又回台灣?可是她在快過世之前,卻又不斷希望再回到東莞?我也不知自己為了什麼原因,會在莫名的情緒激動下,與東莞未曾謀面的堂兄弟通信?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外省長輩與同輩朋友,會不斷的表達(回)去大陸工作或定居的念頭,可是卻又很少有人真的付諸實踐?這些困惑一直要等到我在二○○一年第一次隨家人到東莞,二○○四年到東莞台商學校工作,以及之後的論文寫作與發表時,才逐漸平靜。

 

初識東莞─像旅遊雜誌介紹的印度,又濕又擠又熱

  二○○一暑假年第一次到東莞時,我隨著莞城的親戚到鄉下走訪故居,聽他們講述過去的生活經歷,有著一種未曾體驗卻又似曾經歷的奇妙感受。除了拜訪親戚外,我搭着沒有空調的公交車到路上充滿塵土的鎮區走走看看,也從老汽車站搭着大巴去廣州,看著火車站廣場上如同螞蟻般的人潮,心中覺得整個東莞與廣州,就像是旅遊雜誌中介紹的印度一樣,又濕又擠又熱。當時雖然已經知道有不少台商在東莞投資,但是這種又濕又擠又熱的經驗讓我不禁想問,誰會來這裡做生意阿?

  還來不及有更多的觀察與思考,我在二○○二年到英國進修博士。一方面為了想要多瞭解東莞,也是為了構思可能的研究方向,我在二○○三年暑假又到了東莞,拜訪了當時的臺商學校校長,思考以臺商學校作為博士論文主題的可能。在陳校長的協助下,我很幸運的在二○○四年,以臺商學校兼任教師的身份,在東莞停留半年。工作之餘,我除了與臺商學校的同事四處走走外,便是與東莞的親戚相聚。在往來不同鎮區的交通中,我發現雖然東莞的天空依舊朦朧,但是塵土飛揚的情況已有所改善。在國語、台語、廣東話,牛排、肉鬆、燒賣交錯的聚會中,我不僅看到臺商在當地的經營策略與生活狀況,也看到東莞是如何從一個農業縣,轉變成以工業為發展主力的城市。

 

東莞從一個傳統產業的「世界工廠」,逐漸轉向宜居城市

  很幸運的,我在二○○七年取得學位並回到臺灣工作。然而因為工作的緣故,我幾乎每年都會到訪東莞走走,深深感受到東莞的變化。例如,二○○四年時與朋友說「我們約在家樂福」,不用細說,因為「全東莞只有一家」,但是到了二○○九年的經驗卻是,「難怪我找不到你,原來你在這一家」;二○○四年時經常堵車的一○七國道,也在二○○九年準備興建地鐵,並與廣州及深圳的地鐵相連;就連過去表示「台灣沒工作只好來這邊,兩三年就要回去」的朋友,也開始在當地買房子,以更開放的態度來處理自己與東莞當地社會的關係。這些改變都顯示,東莞已經從一個充滿傳統產業的「世界工廠」,逐漸轉向成為珠江三角洲的宜居城市。

  很高興有機會能夠看到這些轉變,但我無意因此表示「中國大陸是臺灣未來發展的方向」,也知道每個人有不同的生命經驗與生涯規劃,各有其最適當的選擇。但我相信若能有機會經歷這些變化,會有更豐富的人生,成熟的面對各種挑戰。最後,我希望能藉這個機會在此感謝昔日在東莞的親戚好友與學生,謝謝你們用自己的生命經驗,豐富了我貧瘠的生活。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,能以寬廣的態度,一起看待東莞以及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。


 
台北市東莞同鄉會 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2號5樓D室 Tel:(02)2393-4053
 
鼎燊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製作維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