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殷富 摘輯
東莞的各種傳統風俗習慣眾多,
許多習俗可能現已失傳或不再流行,
現摘取一些以供欣賞,並示毋忘。
一、東莞龍舟競賽風俗
每年農曆五月初五「端午節」前後,全市各鎮(區)都有規模和形式不同的「龍舟節」和「龍舟賽」,其中篁村區、萬江區、道窖鎮、麻湧鎮等最有規模和特色,非常壯觀。龍舟節原先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一種行為方式,現在已演變為一種群眾性的體育運動專案。新龍船下水這天,最為熱鬧。新龍船下水,還有燒豬分,凡是有捐款的人的都可以分到。
二、舞獅(龍、麒麟、鳳)
東莞民間以動物造型的舞蹈豐富多采,有龍舞、鳳舞、獅子舞、麒麟舞……特別是獅子舞,技術精湛,演技非凡,揚威四海。東莞市的長安鎮被中共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「龍獅之鄉」。舞麒麟則以清溪鎮、樟木頭鎮較為出色。每年元宵節,中共市政府均組織大型群獅賀元宵活動,數百台醒獅、金龍、彩鳳、麒麟參加,萬人空巷。
三、三禾宴
東莞的水鄉,以種植水稻為主,每年夏秋之交,禾花飄香,稻穀金黃,以禾花、稻穀為食物生存的禾蟲、禾花鯉魚、禾雀到了這個季節,都長得肥胖鮮嫩。人們將禾蟲、禾花鯉魚、禾雀捉來,烹飪,擺上宴席,招待客人,俗稱三禾宴,其風味別具一格。其中以道窖鎮的「三禾宴」最為著名。
四、東莞人的鴨蛋民俗
(1)小孩出生前後鴨蛋的動用:小孩未生前,用鴨蛋十二枚請男巫先生解六甲以便催生。小孩產生後,用一碗菜祀神,這碗菜是有鴨蛋的,名叫「落地段」。如果初生孩子,親的宗族要分送「落地段」的。生第二位時可以不送了。
(2)結婚時鴨蛋的功用:訂婚或聘禮有時用鴨蛋一百或二百枚。大概有十個或二十個是畫人物或花卉在上面的。最高興不過的是小孩,得到了這一個花鴨蛋了!此外女家送男家的禮物,「抬祖段」,自然少不了米及鴨蛋。
(3)生日用的鴨蛋:賀人生日,鴨蛋也是需要的,伴著豬肚及豬肉,自然是很好的禮物了。
(4)祭神用的鴨蛋:鯪魚、豬肉、鴨蛋,名為「三牲」。是祀神及祭祖時用。公祭祖先後,丁男除分得豬肉外,可分得鴨蛋一枚。
(5)除夕鴨蛋的功能:除夕,小孩用香一炷,熟鴨蛋一枚。香是插在鴨蛋上的,唱道:「賣懶仔,賣懶兒,賣俾廣西王大姨。 」行至門外,將香拋去,將蛋吃完,來年便不懶了。
五、東莞的檳榔風俗
檳榔在東莞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如在聘禮、結婚、拜七仙、祀鬼神等檳榔都是不可缺少的物品
(1)聘禮:以染紅的檳榔若干,以乳金寫上雙喜、百子千孫、百年好合、五世其昌等吉祥話,同茶時之類一齊送至女家,名曰「過禮」(即納聘)。女家接受後,除回禮外,最少須取出一套吉祥語給男家。
(2)結婚時:凡賓客到,無論長幼,新婦必須立奉檳榔(幹檳榔剪成片)。又命大妗(即隨新婦的僕人)捧檳榔一盤(盤用錫制的),往接親戚及伴娘等。新娘奉檳榔時,如見老人家、小孩都要說適當的吉祥話。謁祖時,新婦陪拜後,必跪奉檳榔。
翌晨,新婦盛水及檳榔各一盤,備手巾每人一條,遞給親戚,名曰「捧水」。
(3)擔檳榔:婚後數日,女親戚家,每家須備檳榔一擔給男家及他的親戚,名曰「擔檳榔」。
(4)酬檳榔:待新婦滿月後,第一次歸家時,男家備檳榔一擔送女親戚家酬謝,名曰「酬檳榔」。
(5)拜七仙:七月初六晚,以檳榔(裹以萎葉)七口(一包曰一口),和花果之屬,祀七仙,名曰「乞巧」。
(6)祀鬼神:迷信的人們,倘家裡有人染了病,即往盲人和女巫處問禍福。那盲人或女巫往往說:「病人因時運不好,偶然撞著了鬼神,開罪了它,須在某處以檳榔果酒奉之,病人方可痊癒」。
六、東坑賣身節(又名射水節)
東坑「二月初二賣身節」,起源于明末清初。,東坑之所以形成「二月初二」這個奇特的節日,是因為東坑有著「農耕年代」的輝煌。在東坑,有「盧家地,謝家田」的著稱。傳說,「賣身節」是出自東坑塘唇村,有一姓盧的大戶,趕著清明之前開耕,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,在塘唇村前,貼出雇請農耕長工啟事。自此之後,形成習慣,沒有田地的青壯年都在「二月初二」這天,坐在塘唇村前的圍籬上,頭戴斗笠、身披粗布巾,以示「賣身」。接著,傳出了很多《遇仙記》。傳說著天上仙人下凡,到東坑觀看「賣身」,並行善事、普救眾生云云。所以,「賣身節」,也有人叫「遇仙節」。越傳越神奇。於是乎,「二月初二」這一天,小河岸邊、木橋兩側,真是人山人海,遠近商賈雲集東坑。明清以來,一直至今。東坑「二月初二」它曾幾經滄桑,這個「賣身節」又名「遇仙節」,後改為「翻身節」。近年來,遊人愛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槍射水作樂,故又名「射水節」。「二月初二」來趁歡樂的人們都希望在這一天,讓東坑之水灑一身吉祥,一身好運。
七、七夕節
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——七夕節,在東莞七夕節也叫七姐誕,莞人有拜七姐的習俗。「拜七姐」從七月初六晚開始到初七早上(天亮前)結束。在此之前,每家每戶都會用泥巴捏成各式各樣的七姐娃娃,還有其他神仙的模樣,再塗上顏色,惟妙惟肖。到了初六的傍晚,家家戶戶都把東西擺到街上去,從街頭擺到街尾,桌子上放有泥娃娃、酒、七種水果(富貴子、菱角、枯欖、奸豆、龍眼、香蕉、柚子)、七種鮮花(指甲花、壽馨花、老來嬌、雞旦花、米子蘭、姜花、雞公花)、還有一些針、紅綠線和一盒爽身粉、胭脂等祭品。紅綠線和針是讓七姐織衣刺繡用的,而爽身粉和胭脂是讓七姐沐浴後使用的。有些人早早就把家裡院子的地板洗乾淨,據說如果初七早上在地板上發現白色粉未狀的東西,那就是仙姐用過的爽身粉,也叫「仙女粉」,姑娘們如果抹上這些粉,皮膚就會變得白皙透紅、柔嫩光滑。一般的拜祭活動是從初七的淩晨十三點一直延續到天亮前,大家圍在一齊燒「金銀衣紙」,然後跪拜天地,燒香祁求生活幸福美滿之類的,最後在家門附近撒上一攤米,寓意去除汙氣黴運。七夕節前後兩天姑娘們都會穿上新衣服,戴上新首飾,聚在一起焚香禮拜,向七姐乞巧,希望自己也能像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、有顆聰慧的心、能早日過上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、早生貴子等。
八、客家山歌
東莞清溪、樟木頭等鎮的客家人唱山歌早就有名,每逢節日,經常舉行各類山歌表演或比賽,熱鬧非凡。
九、叫魂
小孩受驚嚇後小孩會失去魂魄,叫回魂魄的方法如下:
於簷下、床頭或受嚇的地方,燒幾支香及冥紙,將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後擺動,手拿菜刀或剪,在地上拍響,再將米粒撒向四方,口中呼喊:「東方米糧,西方米糧,南方米糧,北方米糧,四大五方米糧。某月某日某某(小孩名)童年來歸啊!請到九天玄女、接魄童郎,畀返某某肚膽來歸啊!」等等。
十、貽籠
東莞人把年糕寫作「貽籠」,又稱為魚龍。魚籠製作很講究,先浸糯米,再磨粉、乾粉,再配料。魚龍:年二十四為小年晚有開龍、炸油角。俗語說:「魚龍是本,碌堆是利。」家家戶戶少不了魚龍、魚龍即年糕。東莞風俗年糕叫「魚龍」,取步步高升、取魚躍龍門之意。因多是出嫁女送娘家禮品或姑嫂姐妹、親家互送禮品,亦寫作「貽籠」。
舊俗不論貧富,家家都有魚龍、碌堆。富有的大些、用料好些。魚龍製作講究,鹹的加蝦米、臘肉、金華火腿、油鴨等,熟前加棗在面上,以求早(棗)日高(糕)升。甜的加黃糖即可,而今有的加瑤柱等。
十一、生子
(1)出世以前
在未出世以前(即未生產前),孕婦日夕處居家裡,只做些輕便柔軟的工作,對於粗重的功夫,都不敢去幹,因為恐怕有流產之事發生。
孕婦當將近生產胎兒的一二月前,必把嬰孩所需的東西,如衫、帽、裙、被、繈褓等,預先置好,以備臨時生產之用。
(2)出世
胎兒落地,謂之「出世」。臨出世時,就去叫產婆來接生(莞人謂產婆名曰「檢仔婆」從前多用鄰家的婦人,現在多用醫生),並叫一個婦人(或自己的家姑亦可)陪月,做月婆,專為服侍產婦,為產婦奉茶、煲飯、抱嬰兒。檢仔婆到來後,直接走入孕婦的產室內,靜待孕婦的生產,同時家裡人也早預備好了湯水,及產婦吃喝的姜湯、臘丸、茱萸等。一俟嬰兒呱呱墜地,立即捧了湯水給小孩洗澡,拿了姜湯、臘丸、茱萸湯給產婦吃喝。
出世後,則把胎胞藏在盛有石灰的煲裡或埕裡,拿起來安置在產婦的床下。
產婦產兒,名曰生仔,生仔後,謂產婦為月婆。小孩出世後,因沒有乳吃,那時,必以雲片糕,及嚼爛的臘丸,給他充饑。
(3)煮落地段
嬰孩生產後,必用萬壽果、鴨蛋、粉絲、油豆腐等作羹湯,祀神及祖先。祭必,則分給鄰家及宗族吃的,這名曰「煮落地段」。
(4)做十朝
到了十朝的時候,娘家必擔些雞鴨蛋、酒、薑,及小孫子的衫褲、裙等去給女兒。而家人亦于此時煮些酒菜送給外婆,及分饗親屬鄰人,這叫做十朝。
(5)出月
出月即是滿月。一月滿了,預先在神前擇定吉日,然後通知娘家,到時外婆必備些小孩的手鐲、腳鐲、衫褲裙帽、繈褓及鴨蛋、雞酒豬肉等(物質多少以貧富為斷)遣人擔來。
出月時,須請剃頭師傅為嬰兒剃頭。剃下來的頭髮,由母親或婆婆用紅紙包好,把它保藏起來,不肯輕易丟去,以免散失。據說這些胎髮極其重要,一經失去或遺忘,可致使嬰孩生病甚至夭折。這也是代代相傳的無從稽考的說法。
男孩出月,無論貧富,都要鋪張點,如煮粶堆,即煎堆、炊松糕,並設宴款客。而親友皆於此時送禮道賀,鬧得非常熱烈。若女孩出月,則除了煮熟一些的紅鴨蛋,以送給外婆及親朋外,過的非常冷清。
(6)產婦的食品
產後的婦人,是要戒口的,不准亂吃腥葷及蔬菜的東西。故產婦的食品,皆以鹹鴨蛋、鹹魚、墨魚及豬肉最為適宜。那時,娘家及親友等,多送鹹鴨蛋、鹹魚與產婦。
(7)其他
無論哪家人生小孩,必懸掛生薑於門上,生男孩者,則掛於左邊,生女孩者,則掛於右邊,是取男左女右之意,若生孖仔,則兩邊皆掛。所以在東莞,一見門上懸掛生薑的,一定是有小孩出世了。
生產未滿月,產婦的房間是不准孩子竄入去的。聽說孩子進了產婦的房間,其資質一定改為愚蠢,將來讀書,必不靈敏,所以為母親者,決不准她的孩子走進產婦的房間。唯對於女孩子則否,只任她走出走入,置之不理。(本文選自《東莞風俗》)
十三、中秋節
東莞中秋節,每年由八月初一日至八月十五日,商店多有陳列紙燈、煙花、月餅、寶塔等。購買的人,往來魚貫,差不多和過年前是一樣的,東莞中秋節的風俗,大概可分為十點:
(1)八月十五日祀神
當日上午七時以前,家家在神前陳列茶、酒,果品——柿、落花生、香蕉、禾棣(即柚子)、菱角、芋、月餅等。點燭燒香,焚元寶,鳴爆竹。禮完天神,便是祀觀音、祖先、灶神、井神,門官土地、地主(即五方五土神)。
(2)賞月
賞月,東莞最普通的俗例有三。(1)以果品,三牲——鴨或雞、鯪魚、豬肉——祀月仙,俗稱賞月;(2)俗例每人在月下開一禾棣,也稱賞月;(3)在月下具有酒餅糠芋為會,亦名賞月。
(3)拜寶塔
拜寶塔(即拜八仙)俗稱以普通的瓦罌,用顏色畫上八仙,也有改畫時果,兼寫上百子千孫,長命富貴,富貴吉祥……等吉祥語稱為寶塔。又以麻骨幹製成長方形的,用白紙裱上(縱五寸橫一尺六寸)畫上五彩的八仙。如該寶塔是缸瓦的,內須載芋頭、落花生、香蕉、柿、餅等,上置一禾棣於塔口。祀時,置寶塔中間,兩傍伴以燈籠,供以果品,三牲,焚香,點燭,燒元寶,燃串炮。
(4)月老
嫦娥又稱月老,諺云:「男女的婚姻是月老為媒」,故此很多婦人迷信月老有大大的權柄了。如果家裡有男女的孩子,長成而未曾有配偶的,即於中秋節夜三更時,在月下焚香燃燭,乞求月老為他男或女兒撮合,又許下和鞋,(鞋音同諧)。和盒(盒音同合。鞋、盒均用紙製成)。禮餅等,待結婚後即燒鞋及盒,酬神。
(5)月華
盛傳中秋節夜月華下降(月華即月仙變化),如果看見月華下降,即跪下向之請求,求得富貴,求貴得貴,求壽得壽,求子得子。(但不能兼求二樣)所以中秋節夜,迷信印象深的入們,焚香默坐,守待天明者有之。
(6)降八仙(男子)
降八仙,普通以八月中旬為最盛。成隊的男子,沐浴潔淨,臥於月下地上,以香水四周灑過,然後置香爐、茶、酒、果品等於枕傍供奉,置水一碗於足下。另一男子口誦降仙文,請八仙降入人身。
(7)迷魂(女子)
迷魂(即降仙女),屆時令婦女(童女婦人均可)沐浴潔淨,置一桌於月下或廳中,供以清香酒果等。又另以清水一碗置桌傍,陳列畢,即令該女坐於桌傍,以首枕桌,燃線一枝,插於該女頭髮上。另一女,坐於桌傍,誦《迷魂請神訣》及《迷魂歌》,誦一篇焚紙錢數頁,直誦至該女熟睡為止。倘請到仙女降身時,那仙女即引該女的靈魂,遊玩天臺(即天宮),或地獄。倘該女父母俱全的,則隨遊隨唱,自講自答,或品評天堂的景致,或言地獄的痛苦,極為有趣。如果該女父母俱亡的,倘在地府上碰見她的先父母,那麼就哭個不了。或云:以糖少許置該女口中,可轉哭為唱。或云:請了啞四姑仙,始終不唱的。待仙女引其游畢,以清水噴臉即醒。
(8)豎燈籠
豎燈籠(即豎旗杆)的風俗,盛行於商店。家庭亦不少。用長木和竹續成,高者十餘丈,矮者二三丈。初豎的時候,只懸國旗一幅,每晚點燈籠一二個,燒炮竹一二串,由十三至十六四晚,每晚則以燈籠結成「中秋佳景」,「一本萬利」,「天下太平」,…等字樣,放煙花,鳴炮竹,比賽至中宵。
(9)放孔明燈
放孔明燈(即放紙燈),該燈以紙製成球形,縱橫一尺五寸左右,下半罩以鐵線綱,用油浸透的紙塞燈內,在曠地燃著,則漸漸上升至雲表。在下觀之,如流星閃爍,間有穿入雲裡,蹤跡杳然,俟油紙燒盡,然後掉下。
(10)遊耍棣
遊耍棣(耍,即美也。棣即禾棣,即柚子。是東莞的土語。從前的耍棣,是以柚子殼刻花,燃著時極為美麗,故名耍棣。現在的耍棣是紙制的,有飛禽,走獸,人物,魚蝦等,式樣不下百種。)東莞俗例:中秋節前外祖母須買寶塔一個,耍棣若干個(每人一個,視外孫多寡而定)送給外甥孫遊戲。小孩於晚上則提燈門外,爭妍門巧,或連袂至親戚家添油添燭助興,故名遊耍棣。
以上文章資料摘取自以下網站在此致謝:
(1)http://www.lnwhw.com/life/detail.asp?fClassID=1&fNewsID=215
(2)http://www.9991.com/city/dg/fengsu.htm
(3)http://www.gd.xinhuanet.com/rensheng/2006-09/19/content_8076561.htm
(4)http://news.timedg.com/2012-09/26/content_12295806.htm
(5)http://www.wangtu.com/dongzuo/fengsu/14799.html
(6)http://www.stnn.cc/home/200803/t20080311_745342.html
(7)http://www.wangtu.com/dongzuo/fengsu/14798.html
(8)http://www.google.com.tw/url?sa=t&rct=j&q=&esrc=s&frm=1&source=web&cd=32&ved=0CDoQFjABOB4&url=http%3A%2F%2Fwww.che766.com%2Fcity.php%3Fcity%3Ddongguan%26ac%3Dinfo%26type%3D12&ei=k_a-UM6nNa3DmQX-uYGQCA&usg=AFQjCNGreNF6XCTp_LuIlaE5VeoyC3QVUQ
(9)http://news.dg.soufun.com/2011-09-07/5835777_all.html
(10)http://www.wangtu.com/dongzuo/fengsu/14797.html
(11)http://bbs.cantonese.asia/thread-9080-1-1.html
(12)http://www.gd.xinhuanet.com/rensheng/2006-09/19/content_8076561.htm
(13)http://wxy.dgut.edu.cn/dgfolklore/Article_Show.asp?ArticleID=59
(14)http://www.dg.gov.cn/publicfiles/business/htmlfiles/dgda/pdgda0dgfq/200807/105412.htm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