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為首頁 |加入收藏 |繁體版 |簡体版
 
李榕發將軍─為國軍造英才 ■袁鳳禧

 

■袁鳳禧

 

童矇時期適逢日軍侵台,早已隨父親轉戰各處,深入西南等地,

許多記憶早已模糊,只記得當時在載滿軍人、同胞以及許多物資的火車上,

或是每每在學校才逐漸要從書本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,

隨時都有日本兵打過來、朝不保夕的場景。

在顛沛流離的環境之下,歷途艱辛,居無定所,

最後畢業於貴州遵義小學。

 

  李榕發將軍生於民國二十三年,與父親李土琦皆把人生最精華的時段投身軍旅,奉獻國家。童矇時期適逢日軍侵台,早已隨父親轉戰各處,深入西南等地,許多記憶早已模糊,只記得當時在載滿軍人、同胞以及許多物資的火車上,或是每每在學校才逐漸要從書本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,隨時都有日本兵打過來、朝不保夕的場景。在顛沛流離的環境之下,歷途艱辛,居無定所,最後畢業於貴州遵義小學。

  東莞這個故鄉,是直到抗戰勝利之後,才初次見到它的面貌。他們是當時東莞縣城區後坊李氏慶遠堂的支系,位於上江城洲的李屋,先祖來自西北甘肅一代。

  那年李將軍十一歲,旋即還鄉就讀東莞明生中學,復轉至廣州市教忠中學就讀。然而不久之後國共內戰爆發,他父親臨危受命,奉令接任惠來縣長,兼潮州、汕頭防共軍區司令,李將軍遂轉至汕頭市立第一中學繼續就讀。國共內戰失利後,共軍渡過長江進至廣東,神州大陸全部陷入共軍之手,隨著舉家流亡至港、澳定居,畢業於澳門廣大中學,求學過程艱辛,深以根基不佳為憾,為後來青年時期的讀書及深造,帶來強大的動力。

  畢業之後的榕發曾在香港以打工維生,一年之後,也就是民國四十二年,李將軍以僑生身份考取台灣行政專校(中興大學前身)工商管理科,半工半讀一年之後,即投筆從戎繼承父志,再考進陸軍官校就讀。

  據李將軍所說,當時中國飽經戰亂,大多視當兵為畏途,但海外僑生熱愛祖國,除此之外,也另受父親及當時他們家族中軍階最高,也就是政府遷台之後任職國防部中將參議的伯父李揚敬的影響,因而跟著當時一些國家觀念較強的有志青年投身軍校,展開軍旅生活。李將軍表示,從民國四十三年至民國八十三年退伍,將他人生中最精華的四十多年的歲月,統統奉獻給國家了。

 

任職最久的三軍大學教育長

  在李將軍考進去的民國四十三年,正好是陸軍官校改為四年新制的第一期,畢業後同時可領到陸軍官校以及大學理學院的雙學位。他的軍旅生涯,歷經了排長、連長、營長、旅長、兩任師長(二○三師及三三三師)、副軍長、戰爭學院副院長,最後的職位,則是於民國七十六年開始,擔任三軍大學中將教育長,位階高於軍長,屬一級中將,任職七年之久,當時的三軍大學,有陸軍、海軍、空軍、戰爭四大學院,以及國防語文中心、國防管理班、情報研究班等單位,為從事建軍備戰,以及戰略戰術的研究,和國防科技發展等,為國軍作育英才、培養高級將領,是軍中最高的學府,職責重大。李將軍能久任七年之久,可說是絕無僅有,並深獲長官肯定。

  甫入軍校的李將軍選的是步科,主要因為步兵是軍中的主兵,也是第一線的戰鬥兵,除此之外,也是最為危險、艱苦的兵種。在步校初級班,高級班受訓後,於民國五十六年考入陸軍指揮參謀大學第二十一期,他面露光采地說,21期最特別的是,乃蔣緯國將軍所改制而建,將原本十個月的受訓期,改為一年半,在這之前都是保送入學,這次改為普考,總共五千多人報考,僅二百七十人通過初試,九十人通過複試,然而更令他自豪的是,他的軍事教育受到的是最完整的。

  李將軍之後續考入戰爭學院(三軍聯合大學前身)的正規六十六年班,爾後,又回到了陸軍學院戰術研究班第一期受訓,裡面的師資陣容,多是在大陸的陸軍大學受訓時成績斐然,且都有實戰經驗的前輩,被他們這些後輩子弟稱作「老老師」,而李將軍在班上的成績優異,名列前三名,得到當時郝柏村上將的賞識,予以優先栽培;最後又進入三軍大學兵學研究所七十六年班,學習研究的範圍不僅僅在軍事,亦涉獵政治、經濟、心理……等多方相關的專業領域,成績亦名列前茅,並在民國六十一年的時候,曾考選至韓國鎮海的陸軍大學受訓一年,並在此之前先在外語學院修了兩年的韓語課程。他表示,雖然在韓國研習的東西都已經是他擅長的專業項目,但這次主要是成功促進兩國的軍事交流,受訓期間,還參觀南北韓的北緯三十八度線及軍事設施,並提供建議心得,返國後,蒙當時行政院長經國先生親予召見,詢問有關韓國近況及其對我國的影響,訓勉有加。

  揮別過去顛沛流離且基礎不穩固的求學生涯,李將軍格外珍惜學習、深造的機會,他其實非常喜愛讀書,且孜孜不倦,對軍事領域更有濃厚興趣,戰略造詣甚佳,故後來才能被徵調到三軍大學當教育長,負責全軍最高軍事教育的任務。

 

親歷八二三砲戰

  在李將軍一開始投入軍旅生涯的時候,是他的軍旅中最為艱苦的一段,在金門的時間三年未曾休假,主要在加強戰備及構築大砲陣地。那時正逢八二三砲戰。共軍自民國四十七年砲戰之後,採「單打雙不打」方式對金門陸續砲擊,李將軍當時擔任第六十八師排長。據他所說,我方的補給物資必須在半夜四小時之內,也就是潮汐最大的時候搶灘,中共也在此時趁隙砲擊,每一次的補給,都可能造成重大傷亡。但他們的士氣仍在,皆因大家都抱有為國犧牲的決心。

  在第一六八師擔任連長的時候則是駐防馬祖,是建造馬祖機場的施工部隊;擔任營長的時候又移防至金門。

  李將軍曾任兩任師長,第一任師長是第八軍團陸軍新訓步兵第二○三師師長,負責新兵訓練,及屏東地區戰備任務;第二任擔任三三三師師長,也就是新化師師長,該師屬重裝師,裝備戰力均為一流,就軍人而言,被任為師長已屬難能可貴,而被任命為兩任師長,更屬罕見,皆因「師」為戰略單位,任務艱苦重大可知。

  最值得一提的,還是三三三師在民國七十三年,那場範圍跨越大半個台灣的師對抗——「長榮演習」。這是陸總部首次採用階段管制自由統裁方式執行部隊實兵對抗,俾能充分發揮師長的戰略戰術作為。兩軍以中港溪為界,北邊是藍軍,為劉超榮將軍所帶領的第二二六師。劉將軍是李將軍多年來的至交,在陸軍官校、陸軍指揮參謀大學,陸軍學院的戰術研究班三度同窗,名符其實的同室操戈。

  劉將軍的回憶錄中,有詳細提到他們這八天演習的實況,在此暫不贅述,簡而言之,兩軍以中港溪為界,由李將軍的紅軍先進攻,藍軍防守。攻方握有三個步兵旅、一個砲指部及一個戰車營,身為師長的李將軍表面先遣一組部隊由正面牽制藍軍第一前線,再派一組有力的特遣部隊從右翼迂迴,包圍攻擊藍軍左翼,再將藍軍主力預備隊吸引到左翼支援,待時機成熟,最後才遣自己真正的主要戰力突入藍軍第一線,直搗藍軍指揮所,成功包圍藍軍將其一舉攻破。戰機捕獲非常精準,故能一舉成功,深獲各級長官驚嘆,創下國軍演習歷來最精彩的篇章。

  李將軍以廣東人的特色自許,個性耿直、剛烈、嫉惡如仇,卻實事求是,不忮不求,不喜對長官逢迎,故常受少數長官刁難,是為最不會做官的人,但他非常感謝生命中的兩位貴人,尤其感謝當時陸軍總司令郝柏村上將的優先栽培,方能有今日成就,使他在軍中四十多年來,榮獲頒發勳、獎章數十座,差可告慰。郝上將不但對中華民國陸軍的建軍有莫大的貢獻,對國家內政、國防,亦是建樹良多,惜受制於當時一些政客意識形態作祟,無法盡其全功,為國家一大損失;另一位則為陸軍中將朱致遠,不但軍事學術優異,最為人所推崇的,則是視部屬如親,不但是位好長官,也是位好長者。

 

任職退輔會表現優異

  民國八十三年自軍中退伍之後,由當時葉昌桐上將推薦至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擔任副秘書長;兩年之後,再被推薦為欣桃瓦斯公司擔任董事長,欣桃為官民合營企業,員工一半為民間人士,一半為退除役官兵,藉由耿直不苟的個性,一掃以往員工陋習,大大提高了公司績效,三年後正式退休。曾有人繼續邀請他至其他團體單位服務,均為李將軍一一婉拒,自言要過個無憂無慮、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。兩岸交通開放之後,曾回去故鄉看過數次,包含祭祖及同鄉會一些活動。除此之外,也曾到大陸各旅遊景點遊覽,今因妻子已患心臟疾病不宜遠行,自己也傾向在家中安享晚年。

  李將軍說:榕發常感人生無常,歷經過顛沛流離的生活,以及艱辛的軍旅磨練,對人生的態度則一直是抱著「入世的作法,出世的想法」,一切作最好的準備,盡最大的努力,得失成敗委之於命數,一切順流而行。身不在軍中卻仍關懷國事,常懷愛國之心;早年耿直、晚年順流,卻同樣抱著認真的態度過好每一天,真可謂無瑕矣。

  李將軍於民國五十七年與張秋玲女士成婚,育有一子二女,現又添一孫。成婚時李將軍尚在陸軍指揮參謀大學研修期間,年齡相差十三歲,當時在軍中待遇低微,且常常駐防金馬兩地,都是張女士在操持家務,含辛茹苦哺育子女,使他無後顧之憂,名符其實的賢內助。

  平日李將軍夫婦育兒甚嚴,現今他們都已外出獨立。獨子現為遠傳工程師,長女留學加拿大歸來,擔任美商執行秘書,么女留英歸國,現為特力屋國際行銷,都很有成就。

 

登山下棋 知足常樂

  李將軍晚年對養生有一套作法,第一、要身體好,故每日早上必登山兩個多小時,常言運動能治百病,尤其與大自然接觸,渾然忘我,有天人合一之感;第二要腦筋好,退休後學下圍棋以防失智,認為圍棋是中國最具智慧的傳統藝術,鑽研其中,並藉參加海峰圍棋社業餘比賽,現已取得中華圍棋協會四段證書,並獲獎盃數座,深以為傲;第三要心情好,拋開一切煩惱,保持快樂的心情。平日認為人生有三樂:一為知足常樂,二為助人為樂,三為自得其樂,雖然老生常談,但做到還是不易。

  筆者造訪李榕發將軍的家中,見屋內陳設簡潔卻佈置良好,且置有祖宗牌位,不忘慎終追遠。窗簾勾上等原本不顯眼的地方,卻有非常精緻且配色雅潔的中國節、流蘇等手工,據說是他的妻子閒暇時在家中完成;電視櫃上則有昔日退伍時,部屬贈與他的紀念軍刀,依然保持全新,光采鑑人,以及多次參加圍棋比賽所獲得的獎盃及段位證書、各種紀念牌……所有的紀念,都是過往腳踏實地的努力所帶來的成果。

  榕發尚有族中堂兄李用彪將軍,現居新北市新店區的湯泉社區;亦為族中堂兄的李熊光,現僑居加拿大,另一位族中的堂兄李慶光,則為他們李氏慶遠堂整理出了族譜;前國大代表李揚敬,也就是前面提到榕發的堂伯父,其子李棪光現亦僑居加拿大。同為東莞的同鄉羅銀倫先生,曾為李將軍在參大的教官;謝國樞先生,曾任本會理事長;而現任東莞同鄉會理事長鄭安國先生亦為素識,曾在行政院共事過;另一位廣東的同鄉,也就是昔日曾同袍多年、亦曾兩軍對峙的多年知交劉超榮將軍,廣東梅縣人,現亦旅居加拿大,近日整理出自己的回憶錄,甫由知兵堂出版。

  綜觀李將軍一生,雖艱苦備嘗,亦可謂多采多姿,他深盼台灣能夠做到真正成熟的民主,拋開意識形態對立,對社會做到真正公平正義,照護人民,使台灣達到富強康樂之國,是頌是禱。


 
台北市東莞同鄉會 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2號5樓D室 Tel:(02)2393-4053
 
鼎燊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製作維護